外国友人体验牡蛎采挖。 林波 摄
据悉,海鲜米豆腐是奉化沿海地区一道独特的风味小吃,是春节家家必备的食品,为奉化乃至浙东所少有。
“非常鲜美。”今年30岁的李源(Nguyen Le)来自越南,是一名在中国学习的博士生,在体验完牡蛎采挖后,她把新鲜采收的牡蛎放进锅中,和米豆腐、肉丝、蛋丝等素材一起烹饪后,一碗热气腾腾的海鲜米豆腐就出锅了。
在李源看来,中国的年味从舌尖上就可以体验到,“麻糍的软糯、汤圆的香甜、海鲜的鲜美等,各种各样的味道组成了多元化的中国年味。”
咸齑黄鱼汤、笋干烤肉、贡品奉蚶……在章胡村文化礼堂,望着丰盛的菜肴,来自印度的Taiseer Hussain Nafea感受到了春节满满的仪式感,“春节汇聚了各种各样的美食,不仅人团圆,菜也‘团圆’。”
除了舌尖美食外,中国年味无疑也独具文化味。
“中国春节,家家户户都会挂红灯笼、贴‘福’字和窗花。”今年35岁的宝林(Paulina Kus Ariningsih)来自印尼,在她的记忆中,中国春节是热闹喜庆的,特别是春节期间,马路上也挂起了红灯笼,寓意着新年红红火火、福气满满。
将红色的竖条纸粘贴在灯笼的骨架上,再将光源放入其中……在宝林的手中,一个红色的灯笼雏形显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了解中国春节,才能读懂中国文化。”
“我的爷爷来自中国,我们家还保留着春节发红包的习俗。”来自印尼的婉徽(Karen Chow)今年18岁,她告诉记者,每一年的春节,长辈们都会给孩子发红包,“春节那一天家里人也会聚在一起,团圆是我对春节最初的认知。”
事实上,从最初的穿唐装、吃汤圆、发红包,到现在的捣年糕、舞龙、舞狮,中国春节的年味和习俗正悄然在世界各地扩散、传播,“过春节”开始成为一种时尚和新的生活方式。
“我们举办这样的活动,希望加强与中外青年学子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在渔村的人情味中感受扑面而来的中国年味,感受元宵文化的独特魅力。”奉化团区委副书记袁静接受采访时如是表示。(完)
加拿大多伦多将上演“欢乐春节”海外新年戏曲晚会****** 中新网多伦多1月16日电 加拿大中国戏曲艺术协会主办的2023年“欢乐春节”海外新年戏曲晚会将于1月29日大年初八在大多伦多地区列治文山市举行。 该晚会将分五大板块。一是“祥云贺岁”,由协助参演的体现京剧元素的舞蹈、武术渲染新春佳节欢乐祥和的氛围,京剧《天女散花》则将烘托出过大年唱大戏、看大戏的主题;二是“梨园初啼”,“小梨园”少儿班的孩子们将表演不同流派的名家名段;三是“戏曲荟萃”,多伦多当地的票友们将以京剧和豫剧串唱同一戏曲人物,越剧与粤剧的同行也将联袂演出;四是“梅花绽放”,旦角班学员们将表演不同流派名家名段;五是“国粹传承”,中国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花脸裘派传人、加拿大中国戏曲艺术协会名誉会长杨燕毅将率学员们同台上演经典名段。 加拿大中国戏曲艺术协会会长张燕燕近日对媒体表示,为促进加中两国文化艺术交流,特别是为戏曲艺术交流提供平台,该协会自2015年创立以来每年都在春秋两季举办京剧专场演出,并在新春之际举办新年戏曲晚会,亦参与其他文化机构的演出活动。该协会不仅面向多伦多当地社区推广宣传中国戏曲国粹,且广邀海内外戏曲名家与当地票友联袂在加拿大多地巡回演出。过去三年虽处疫情期间,协会京剧培训班师生仍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携手海内外戏曲名家名票,共同打造越洋云端演出,成效突出。
|